识别财报造假的逻辑 识别财报造假的逻辑方法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识别国内外财务造假研究的财报现状

一、财务造假概念及行为特征 1

(一)财务造假概念 1

(二)财务造假的造假特征分析 2

二、财务造假的辑识假手段剖析 2

(一)虚构交易,操纵利润 2

(二)操纵收入、别财报造费用,逻辑调节利润 3

(三)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的识别不恰当利用 3

(四)关联交易准则的不恰当利用 4

(五)其他操纵利润、调节资产行为 4

三、财报财务造假的造假防范措施及治理建议 5

(一)提高会计诚信,净化社会环境 5

(二)完善会计规则,辑识假减少会计操纵空间 6

(三)加大处罚力度,别财报造提高财务造假成本 6

(四)建立、逻辑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7

(五)强化独立审计的识别社会监督作用 7

四、结束语 8

主要参考文献 9

引言

财务造假问题由来己久,财报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造假问题,人们采用了众多的手段和方法,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与国外财务造假状况相比,我国财务造假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独特性。[1]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一、财务造假概念及行为特征

财务造假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首先对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因为只有搞清楚财务造假概念这一基本问题,才能探悉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一)财务造假概念

财务造假,是指在有关会计行为人为实现其行为目标,达到某种目的,利用会计法规、准则的灵活性以及其中尚存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领域,有目的的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甚至凭空捏造,修饰其财务报表和数据,使之显示出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的行为,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造假行为包含造假的主体、造假的动机、造假的主要手段和造假的影响等要素。

在实务中,要保证真实性,杜绝财务造假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就要求各类经济信息的产生、传递、输送和加工使用,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和结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具体地说:会计确认环节,要求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得掩饰。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凭证、根据凭证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程序应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完全、系统和规范的反映。在我国,企业事业单位为实现真实性的目标,首先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行事,按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按照统一的口径编制出会计报表,得出有关财务指标数据。企业事业单位贯彻真实性原则,必须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及企业事业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原则等。

(二)财务造假的特征分析

1.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

尽管公司财务造假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后核查;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2]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团舞弊。

2.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

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3.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

4.连续的行为

财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

二、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

随着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核算制度的调整变化,新的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而且手段翻新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有严重的虚构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的财务欺诈,有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缺陷来操纵利润、调节资产,也有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一)虚构交易,操纵利润

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它是性质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在最近几年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财务欺诈案件,几乎都是使用这种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法制造的。伪造的交易是一场完全的骗局,是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践踏,是公然的违法违规行为。

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伪造收入主要包括以下手段:从虚构交易对象开始,虚构原材料购入发票、伪造材料购入合同、材料运输入库单据、材料出库单据、产品生产班组和记录、产品入库单据、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单据、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调节表、纳税单据、产品外销报关单、国际信用证、国外交易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所有需要的凭证和文件。这样的虚假交易和事项输出的会计信息,即使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有时也难以洞察其踪迹。银广夏就是一个虚构交易和利润的典型案例。

(二)操纵收入、费用,调节利润

1.提前确认收入

会计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居于首要地位的是交易和事项的确认,然后才逐步进行到最后的信息报告,会计信息的确认对会计信息报告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的交易和事项的确认,才能谈到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虽然资产负债表也逐步得到更多的关注,但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损益表的认知程度似乎更高。而在损益表的第一页,列出的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收入确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判断标准,必然导致会计报告的不真实。收入的确认本质上就是指收入在什么时候入账,并在损益表上如何反映。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准则基本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对各种类别交易事项的确认规定了很严格的标准,但这些标准虽然看上去很明确,但是基于判断的成分依然很大。基于估计和判断的领域总是容易被作为操纵的空间,因此收入确认的弹性很大,这一也是经常被用来作为利润规划手段的原因。一些公司使用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做法确认收入,给外部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误导。

2.利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所得调节利润

在我国,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某些银行贷款的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恢复上市、解除特别处理等,都规定有硬性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一比率、扭亏为盈、连续三年盈利等。当企业经营不利而又想进一步融资或者解除特别处理时,就会为了实现这些硬性指标而操纵利润,方法之一就是依赖一次性所得。特别是投资收益,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利润操纵方法。可以操纵的一次性所指包括巨额投资收益、销售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股权转让、关联方之间的资产购销等。这些一次性所得不会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收入,当企业达到既定目标后该部分利润和收入会随即消失,不但盈利能力不真实,也降低了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

3.将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

费用必须与发生的收入配比,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必须抵减收入。如果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资本化,会由于资本化费用转化为资本而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摊销而夸大当期利润。经常被不适当的资本化的费用有利息费用、广告费用、研究与开发经费和其他日常经营费用等,其资本化的借口往往是一些会计原则,比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

(三)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的不恰当利用

会计制度同任何制度一样都具有局限性,会计准则所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给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在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中,只要存在估计和判断的领域,就存在被利用来进行利润操纵和调节资产的可能性,就可能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估计方法的不恰当利用

会计估计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些会计报表项目不可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如果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更正。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很多,例如:坏账比例、存货毁损、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年限、资产减值等。由于会计估计的特点是依靠估计和判断,使用会计估计规划利润的概率很大,比如利用会计估计的巨额准备计提、各种秘密准备等,如果使用灵活,可以成为利润调节和规划的强有力的武器。

2.会计原则的不恰当利用

利用会计原则规划利润都是在实务中扭曲业务的实质情况,却以会计原则为盾牌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无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各种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规定多么详细,都不可能包罗实务中的所有情况,特别是科技发展如此快、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这样就给那些想操纵会计行为、制作失真会计信息的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当局留下了可乘之机。只要存在估计和判断的领域,就可能被利用来制作失真会计信息。

利用会计原则操纵利润的可能情形有:(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明一项交易不符合完整手续,管理当局却可能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借口,把交易所必备的手续歪曲成事项的形式而确认该交易的结果,从而制造出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相反,有的管理当局把实质上的真正交易扭曲为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不加以确认。这两种处理方法一个是提前确认了交易结果,一个是推迟确认了交易结果,两者都没有真实反映经济内容的真实情况。(2)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判断经济事项的发生期间,并以判断为基础,决定是否确认收入和承担费用,而不是以货币支付和收取为确认基础。配比原则要求实现的收入与为之发生的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核算与记录。比如广告费,一般要求在发生的会计期间记入损益,但企业认为该笔费用可以使连续多个会计期间受益而进行资本化,在以后的多个期间分摊。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以使企业有很灵活的确认收入的会计期间,这样管理当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何时确认收入。多元化是很多公司的经营特点,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自己或子公司经营多种业务,其利润就很容易以不同业务为借口被人为操纵,在需要利润时就使用最激进的会计手法,提前确认收入:否则就使用最稳健的会计手法,尽可能迟的确认收入,毕竟它的业务范围为它提供了可操纵的空间。(3)谨慎性原则。该准则要求企业不得多记录资产和收益,也不得少记录负债和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就是该准则的具体应用。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而是把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利润的调节器,需要利润时,不提取或者提取很少的减值准备;发生亏损成为定局时,一次性提取大量的准备,确认过多的费用,为以后的扭亏为盈做准备。

(四)关联交易准则的不恰当利用

关联交易并非为法律所禁止,也不是所有的关联交易都违背市场规则,但却曾经被上市公司广泛用来进行利润造假。

关联交易正常化的做法是,关联方之间通过非关联的第三方作为中介,循环交易,或者掩盖关联关系,避开会计规定的限制,或者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与战略伙伴的关系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种关系表面上看不属于关联交易,但由于在这些操作的背后有另外的利益转移,这种方式本质上也应该属于关联交易,但是判断的难度比较大,可以被企业作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我国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自己不提供,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交易信息。关联交易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比如为了配股、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的成功,或者通过企业经营利润的支持操纵股票价格,从而得到更大的自身利益。

(五)其他操纵利润、调节资产行为

除存在以上几种主要的财务造假手段外,有些企业采用下列手段来达到目的。

1.子公司、空壳公司的妙用

在利润操纵、资本运营领域,子公司、空壳公司等虚拟公司有非常神奇的作用。美国安然公司堪称典范,子公司数目达3000家以上,银广夏在北京的两家商贸公司和一家研究所、东方电子的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一条龙作假的黎明股份等,在运作过程中都晃动着虚拟公司的影子。而资本市场的玩家,对虚拟公司、空壳公司更是运用自如。[4]虚拟公司、空壳公司常有下列妙用:(1)虚构交易和事项。(2)关联交易正常化。(3)资本运作。(4)转移资金。(5)操纵市场。(6)资产重组。所有涉及交易规划和资本运营的操纵行为,对具有法人性质的虚拟公司运用得好,都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躲开了监管部门的监督,又避开了形式上违规的风险,而且不容易引起外界的注意。

2.不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

企业的一些重大事项,如委托理财、重大诉讼、关联交易、抵押、担保、兼并收购、大股东高额占用资金等,必须全面及时地按照要求披露,否则将出现误导投资者的会计信息。在市场监管逐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不按照要求披露重大信息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仍然有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信息披露避重就轻,将过多的笔墨倾注于非重要事项,而对重要、关键的事项缺乏详细描述,特别是一些对企业十分不利的重大事项轻描淡写,甚至隐瞒掩藏。当重大事项已经危及企业的生存,很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影响持续经营时,不披露行为会给投资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常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信息披露不真实;(2)信息披露不充分;(3)信息披露不及时;(4)信息披露不公平;(5)信息披露不对称;(6)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惯例不协调。例如,“ST春都”存在严重的隐瞒实情与虚假披露,“南华西”推迟重大事项的披露,“三九医药”避重就轻披露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误导他们的决策,导致重大损失。

3.私设小金库

小金库问题在企业中非常普遍,即使上市公司也不能避免。企业常通过下列手段将资金转移到小金库账上。(1)获得的现金折扣不入账。(2)投资收益等不固定的收入部分或全部不入账。(3)虚假研究开发费用、虚假广告费、虚假会议费等各种虚假费用抵账。(4)直接收集各种费用性质的发票抽取单位资金。小金库的存在,虽然很少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纵容了管理层道德的缺失。

三、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及治理建议

防范和治理财务造假刻不容缓,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击财务会计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

(一)提高会计诚信,净化社会环境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客观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为了减少、避免财务造假现象的泛滥,我们应提高会计诚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净化社会环境。

1.打造信用政府

各级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者,享用和支配着纳税人的钱,实质上和纳税人之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要守契约、讲诚信,就要切实为纳税人谋取利益,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保护诚信,严厉打击各类造假等不诚信行为,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提高政府信誉度。如果掌握公共权力者不守诚信、不为民谋利,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这样,诚信建设才有根基,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

2.加强社会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循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诚信的危害性,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受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使“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等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只有让诚信深入人心,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才能消除财务造假的主观意识,从根本上抑制财务造假现象。

(二)完善会计规则,减少会计操纵空间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先后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些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基本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抑制了会计蓄意造假的现象,但会计规则自身的漏洞给财务造假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空间。因此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1.改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首先,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向社会公众公开更多的己有的相关会计知识,特别是世界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熟经验,以便社会公众结合其所处环境,理解会计准则及其相应的利益关系。其次,应建立更加公开化、制度化的征求意见制度,即使是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之后,这种制度仍然是必要的,因为知识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会计准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则是必然的。

2.完善会计法规的内容

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必然,我国必须加快深化会计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避免主观随意性,缩小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审核。二是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三是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奇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四是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五是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在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定应更加具体。

(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造假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企业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很难不产生造假的冲动。因此,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而目前的状况是: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得到严厉的制裁,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5]加上造假者受到惩处的仅是极少数,许多企业和个人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账的人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非常“走俏”。在这样一个失信成本过低的环境下,“好人也会变坏”。要改变这一局面,惟有加大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使造假者得不偿失、无利可图。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它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为了贯彻落实《会计法》,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法规及其配套规定,这对企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会计监管、防范会计错弊发挥了重要的“人工屏障”作用。然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仍存在以下突出的、普遍的问题:(1)管理当局认识不足,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突出。(2)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难以发挥其应有功效。(3)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与监督不力,奖惩不明。(4)会计监督不力财务控制存在漏洞。(5)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的审计制度滞后。因此,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设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以控制目标为导向,以业务流程控制为基础,以控制程序和确定关键控制点为手段来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实务设计。主要包括筹资业务控制、对外投资业务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货币资金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担保控制等内容。

(五)强化独立审计的社会监督作用

1.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存在着性质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它既是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又是社会民间团体;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行业自律色彩。因此,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是理顺中注协、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职能与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监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分工合理、监管全面的行业监管体系。

从长远看,政府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政府监管应重在监控和预防,利用行政手段和强制力,发挥政府监管的优势,规范行业运行秩序。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体制的建设,通过丰富和完善自律性服务、监督、管理、协调职能,推动行业更加走向成熟。以会员为中心建立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做好为会员提供技术支持、法律援助、教育培训和改善职业环境等各项服务工作,强化对会员的诚信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质量的自律监管约束。

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它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实质上的独立,又称为精神状态或自信心,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能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审核和审阅等鉴证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勤勉尽责。从国内外证券市场发生的重大案件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倍受关注。

3.加强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从我国近几年出现的财务造假情况看,证券市场主要存在着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过于频繁的现象。由于不良执业环境和事务所之间不良竞争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极大地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在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定中,要求其必须及时披露包括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重大事项,以抑制上市公司潜在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法可谓花样繁多,财务造假行为的蔓延与发展是与其手法的更新和变化相互依赖的。造假手段是财务造假各要素中变化最快、最为活跃的因素,对造假手段的总结提炼具有特别重要的实战意义,“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造假手段虽然繁多,但最终都要通过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来实现,调节利润等数字,既能够直接的提高业绩,粉饰报表,也可以提高一些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信息披露的程度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强化会计监管,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管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财务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财务造假的有力措施

二、如何判断企业利润是否造假

真正懂财报的人都知道,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是高度关联的。比如某上市公司如果在利润表中记录了虚增的利润,必然要在资产负债表中通过虚增资产来消化这部分利润。

以前不少上市公司多半是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项目来消化虚增的利润,可能是虚增这些资产项目太累心了,因为都要伪造很多凭证或者单据,费的心思太多了。

后来,有些上市公司就干脆在“货币资金”项目上进行虚增,反正只要搞定银行或者直接伪造银行单据就可以了。

不但省心省力,而且在大家认为最不可能造假的地方虚增,还最不容易被怀疑。

下面就具体谈谈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在资产中消化虚增的“利润”。

一、货币资金

如果该造假上市公司主要选择

“货币资金”

项目来消化虚增的利润

,

识别方法主要有:

1.货币资金占到总资产比例与同行相比,高得不正常,因为资金有成本的,一般企业账上很少会留这么高比例货币资金。2.账上拥有巨额的货币资金却还在大举借款,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违背正常的商业逻辑。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些子虚乌有的“货币资金”其实就是用来消化虚增的利润。【案例回顾:货币资金造假大案】不少人认为,货币资金造假的操作难度很大,钱毕竟是可以数清楚的,造假容易被发现,因此,上市公司对货币资金动手脚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是,对于某些不讲武德的上市公司,报表上的货币资金是可以成为造假的重灾区。康美药业曾经是医药行业中的白马股,市场上追捧者不少,而它在资本市场上最臭名昭著的,是在货币资金造假上的简单粗暴。康美药业主要是通过伪造银行存单的方式虚增货币资金,无中生有,它的“钱”出现在康美药业的报表上。二、应收账款如果该造假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应收账款”项目来消化这部分虚增的利润,识别方法主要有:

1.应收账款项目这些年相对于销售收入的增长,有没有超乎常规的增长,比如一家企业今年比去年的销售收入增长了20%,结果应收账款增长了240%,很有可能销售收入就是虚增的;2.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些年有没有明显提高,相同行业、相同的生意模式下,如果存在明显提高,有可能是企业经营恶化的前兆,也有可能是应收账款有很大一部分是虚增过来的,报表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就会比同行业多很多。3.看应收账款这些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如果业绩暴雷是由于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导致,则多半是收入造假所为;4.再看看应付账款情况,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呈现大幅的增长,但应付账款却不增长或增长很低,从逻辑上来讲,很有可能这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并没有真实增长,而是虚构出来的收入增长,应付账款就暴露了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案例1:某拟IPO公司的应收账款从2011年的5626万增至2013年的18,247万,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却从26.96次降至12.06次,再查看其报表,该公司称其报告期内具有较强的获取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2.9亿,净利润约2.8亿。最后发现该公司通过伪造应收账款收回而对现金流量进行造假。案例2:早在上市伊始,海联讯就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以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季度期初再转出资金。借助资金的一进一出,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1年间,涉嫌造假的销售收入累计2.46亿元,仅2011年虚假冲抵应收账款约1.3亿元。三、存货如果该造假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存货”项目来消化虚增的利润,识别方法主要有:1.存货项目这些年有没有超乎常规的增长;

2.看存货周转天数这些年有没有明显提高,相同行业、相同的生意模式下,如果存在明显提高,有可能是企业经营恶化的前兆,比如产品滞销,也有可能是存货有很大一部分是虚增过来的,报表上存货周转天数就会比同行业多很多。

3.看存货这些年计提减值损失的情况,如果业绩暴雷是由于计提存货减值损失导致,而单个存货本身并没有出现明显减值的迹象。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些存货中就可能隐藏了虚增的利润,现在是通过“暴雷”的方法“洗一次大澡”来清洗干净以前年度由于虚增利润而虚增的存货。

案例1:

比如有一家名叫中银绒业的上市公司,从2008年到2013年,虽然账面上实现净利润累计8.8亿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累计净流出18.34亿元,两者缺口达27.14亿元;同时存货余额从6.88亿元增长至33.02亿元,增加了26.14亿元,非常接近。实际上,中银绒业实现的账面净利润全部体现在存货里面了。中银绒业之所以选择用虚增存货的方式来处理虚增的毛利,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存货盘点难度较大。

案例2:

比如2010年至2016年度、2017年1月至9月,抚顺特钢通过虚增存货、减少生产成本、将部分虚增存货转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方式,

累计虚增利润19.02亿,导致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严重失实,就是一本假账、烂账。

四、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如果该造假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在“建工程、固定资产”项目来消化虚增的利润,识别方法主要有:

1.在建工程这些年有没有超乎常规的增长;

2.看固定资产周转天数有没有明显提高,如果存在明显提高,可能固定资产有一部分是虚增过来的;

3.与同行进行对比,它的固定资产金额与营收总额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固定资产与收入比(平均固定资产净值/销售收入)远远大于同行的水平,那么,那些固定资产中就可能隐藏了虚增的利润。

方西先生:

这次又被马靖昊在半年前说中了,企业运用高杠杆搞盲目扩张,就是一场赌博。通过“蛇吞象”的操作,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锂产品生产商的天齐锂业,在本月底125亿贷款将无法偿还。

马靖昊:

我的半年前的文章为:

高额债务泰山压顶,在建工程迷雾重重的天齐锂业!

在建工程的妙处在于由于是在建状态,对它的确认有可能随心所欲而且不容易查证。某些上市公司会选择“在建工程”这个项目,将一些说不清楚流向的钱或者根本子虚乌有的钱一股脑地扔给在建工程,反正查证起来很困难。因此,在建工程更容易成为“垃圾桶”,什么都往里面装。

为什么最近披露出来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假呢?

虚增货币资金,虽然看起来比较容易露出破绽,但相对于其他会计科目,操作起来要容易多了。营业收入虚增,货币资金也随之虚增,直接对应,看起来更“合理”,如果选择其他资产的虚增进行对应,一是容易引起怀疑,二是比较麻烦。

比如虚增销售收入,如果选择“应收账款”科目对应,应收账款科目的金额必须大幅增加,就容易引起财报分析者的叽叽喳喳;如果选择“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进行对应,需要通过这些科目,先套出资金,然后,再通过“购买”方式回流企业,要做到与现金流相对应,虽然比较隐蔽,但太麻烦了。因此,虚增收入,还不如直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进行虚增货币资金。这样,只要搞定或成功骗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就大功告成了。

Jingyi_C7Y:

货币资金科目审计都是100%发函,100%回函的嘛,造假得搞银行啊。

马靖昊:

曾经还有搞一个银行假支行的,瞒过审计有的是办法。另外,搞不定银行,就搞定事务所,相比较而言,这个比搞银行容易。

最后,我想说的是:

虚增的利润可以藏匿在资产的任何项目中,也就是虚增的利润可以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任何资产形态中。你能理解吗?

三、一文读懂财报间的勾稽关系!

每周学财报,学投资,这周我们的学习内容是——财报勾稽。

有半个月左右没更新,其中的原因是春节假期偷懒了。

沿着前面的节奏接着来学习,我们学习完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这是从单张报表的角度来看的,这三张报表中也是有勾稽关系的,从勾稽关系里其实也可以佐证是否进行了财务舞弊。财务舞弊三步识别法可以分为:

第一步,纵向比较,进行3年及以上财务数据增减变化分析;

第二步,横向比较,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

第三步,财务科目勾稽。

我们这周就来学习下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1.三张表的基本逻辑关系!

三张报表,以资产负债表为主,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辅。以老王西瓜汁店为例,如下图所示。

为此,我们通过上表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对于吃瓜(汁)的群众来说,最喜欢看的利润表,利润表反映了企业赚不赚钱,赚多少钱,最终利润表通过收入减去费用等,得到净利润,净利润会转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其实现金流量表反应的是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表示现金的去向,右边“负债和权益”表示现金的来源。所以说比如老王买了一批瓜,这笔瓜花出去多少钱,就会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当然如果老王赊账没付钱就不会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有了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来佐证资产负债表的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科目,也反映了现金流的变化情况,最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变化金额和资产负债变“现金”科目的变化是需要一致的。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利润表中有收入和成本这些,老王卖瓜的收入会体现在利润表的收入上,收没收到钱则体现在现金拿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所以说没有现金流的利润就是耍流氓,通过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勾稽我们就知道企业有没有耍流氓!

2.怎么勾稽?

大道至简,有没有简单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呢?我这里提供三个思路。我们也知道了老王如果想造假,瞄准的几乎就是“利润表”了,所以我们来勾稽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净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

我们看书也好,学习也好,很多地方会让我们比较“净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两个指标,但其实两个指标如果只是短期的比较没有特别的意义,用10年以上的数据看才有意义。因为造成净经营现金流量比净利润小的原因很多,且优秀的企业也会出现短期净经营现金流量比净利润小的情况。不信你看看下图格力电器净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变化图。

但是如果你看10年的数据,你又会惊奇的发现,格力电器的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大于净利润的,均值为150%,如下图所示:

为此,可以总结为,用10年以上数据,“(净经营现金流/净利润)>1”,数据越大是越好的。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和营业收入”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报好两部分,一部分是卖产品的钱,还有一部分是税费,但是企业利润表中营业收入是没有税的。这个税是指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所以“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1.17”一般才是比较合适的,如果相差较大则表示企业存在较大的赊销情况,也有可能是造假的收入。但是对于1.17这个数值,并不是规定的,因为不同企业增值税的税率可能会有些差异,只是17%的税率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看下茅台这个比值是怎么个情况?

茅台的数据还是非常好看的,五年的数据均值约等于1.19。

“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和营业成本”

这个指标会有点复杂,勾稽的公式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存货期末金额-存货期初金额)*(1+税率)=存货本期增加额*(1+税率)”。这个公式该怎么去理解呢?我们还是跟着老王的西瓜汁店去看:

1)老王买了1100元的西瓜,支付现金1100元,税金110元,西瓜(存货)1000元;

2)老王用了600元的西瓜(存货)榨西瓜汁,剩下400元的西瓜;

3)600元的西瓜榨汁卖,卖西瓜汁赚了1500元(收入),老王计入收入1500元,成本600元(花了600元买西瓜)。

套入上面的公式,就有:

1100=(600+400-0)*(1+10%)=1000*(1+10%)

所以,如果企业造假的话,就会勾稽不上或者体现为应付账款变化异常。但是这个指标也有局限性,如果企业的账务不规范,财务账做的比较乱,勾稽就会也会比较失真。所以,这种勾稽只有在非常异常时才管用。

3.小结

本周的学习是关于财报间的勾稽的,三张报表以资产负债表为主,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为辅。又因为利润表比较爱造假,所以勾稽的时候主要看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主要是因为“没有现金流的净利润就是耍流氓”。我们在看报表,同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商业模式去看,因为短期企业现金流不好是有可能的,比如短期净经营现金流是很可能小于净利润的,但是在长期(10年),优秀的企业会证明我的净利润是有现金流作为保证的。好了,那本周的学习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资料:合同识别

举报/反馈

评论

发表
一、最好用的ocr文字识别软件是哪个一、汉王感觉比紫光好,可以识别表格,新版汉王5800,还没有装。二、清华紫光以前7.5用过很多次,基本还可以,文科类书籍识别还不错,新版紫光9.0,应该有提高。三、
2024-09-11 03:05 举报
回复
一、公司印章管理是怎么实现智能化管控的我们都知道企业内部管理运行也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需要推翻之前的制度不仅会让工作人员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初期直接的经济投入相对成本也是较为高昂。一般情况下如无必要,
2024-09-11 02:32 举报
回复
一、有用过tesseract OCR字符识别的吗怎么识别率那么低属于模式识别的。OCR技术是指图文识别技术,简单的说,从一张图片里面分解出文本文件的过程,运用到的多种算法技术。比如,验证码识别就是一个
2024-09-11 02:29 举报
回复
一、如何识别财务报表的真假识别财务报表的真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能够识别。下面就给你介绍下基本的识别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一.首先通过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间的基本平衡关系来辨别会计报表的真伪
2024-09-11 02:18 举报
回复
一、如何从财务报表中看出公司面临的风险这个问题涉及到财务分析方面的工作了,依据现有的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参数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就可以对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建立起
2024-09-11 01:32 举报
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